少子化問題一向是台灣社會的隱憂,也直接造成許多大學招不到學生,面對退場問題,教育部29日時透露表現,預計117學年時,大專校院學士班和專科人數將降為72.3萬人,相較於102學年削減了41.3萬人,15年間削減比率近4成,衝擊很多大專院校。但教育部默示,即便如此,許多黉舍照樣不肯意退場。
由於少子化的問題日漸嚴重,到了117學年時,將削減近4成的學生。教育部次長姚樹德也默示,學生人數削減將影響黉舍財政,校地閒置、教師講課時數削減、高教資本揮霍等問題也會逐一浮出檯面。
「國內技職教育學用落差、產學聯袂、技職校院整併及退場機制等問題」專案陳訴中,姚樹德提到關於大學退場問題,他表示,許多黉舍認為,停招或停辦缺少「尊榮退場」的誘因,教人員否決與許多法令限制讓退場「寸步難行」,很多黉舍仍以繼續辦學為目標。
姚樹德舉例申明,先前高鳳數位內容學院及永達手藝學院停辦時,雖然有臨近私立技專校院讓學生能透過轉介繼續念書,但因為很多學生有工作在身,所在的分歧讓他們只能中輟工作,而系科與學制沒法對應也是轉置他校的大問題。不但學生,教師也缺少轉職的意願,大學退場問題仍難解。
教育部決意先減徐行調,打出「先合作再合併」的目的,尊敬黉舍意願,加強黉舍特色與產學合作,並落實校內溝通。但如果連合併都很堅苦,要談退場更是「難上加難」。
在台灣,由於高檔教育太過普及,造成很多高學歷青年卻面對賦閑,導致「企業找不到大好人才,青年找不到好工作」的現況。姚樹德也認為,應當要縮短技職教育學用落差,將來教育部將成立高職畢業生「先就業後升學」的方案,同時建立實作考試和技術選才,讓產業可以或許找到自己需要的人材,也讓學生可以或許各自覺揮所長。
相關報道
留言列表